中新网宜昌12月9日电 (董晓斌 王婷婷)随着GI4013全货机航班8日22时02分从河南郑州飞抵湖北宜昌,三峡机场首条全货机定期航线正式开通,这也是湖北省首个开通全货机定期航线的支线客运机场。
三峡机场工作人员卸载首批进港货物。董晓斌摄
三峡机场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已开通69个国内航点、16个国际和地区航点,是辐射鄂西、湘西、渝东等地的重要区域性机场。今年7月,三峡机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口岸验收。
宜昌往返郑州定期货运航线每天执飞一班,单程最高载量可达20吨,该航线定期执飞后预计可实现年货运吞吐量1万吨。此次首航航班进港主要装载郑州至宜昌的食品、化工产品、汽车配件,出港搭载宜昌至郑州的食品、快件、工厂货以及经郑州中转的出口货物。
三峡机场首条全货机定期航线正式开通。董晓斌摄
三峡机场物流公司副总经理程岑表示,航线开通后,将有效填补三峡机场客机腹舱运力不足的短板,为宜昌特色品牌农副产品、医药产品、制造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有力的航空物流链支撑。
广东薛航集团董事长薛建美说,未来会持续加大宜昌航空物流的市场开拓力度,为三峡机场嫁接全链条、多方位的资源,进一步丰富机场的国际、国内全货运航线网络,推动宜昌更好融入国际大通道。
地处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的三峡机场(资料图)。王婷婷摄
近年来,宜昌市以三峡机场为载体,积极发展临空经济,湖北省也已明确将三峡临空经济区作为宜昌市加快建设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平台。
三峡机场总经理徐佐强表示,全货机航线的运行也将吸引湖北荆州、荆门、恩施等周边货物到该机场集散,进一步放大宜昌物流枢纽辐射效应。下一步,三峡机场将持续提升全货机航班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丰富国际、国内全货运航线网络布局。(完)
“海克斯康集团深耕中国市场30多年,中国已经成为集团全球业务板块中最重要的区域。我们对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瑞典海克斯康集团董事会主席奥拉·罗伦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海克斯康是测量技术和信息技术提供商,致力于发挥数据的潜力,提升工业、装备制造业、基础设施和移动出行等领域的效率和质量,业务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罗伦说,上世纪90年代初,海克斯康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提供计量检测等服务。从2001年开始,集团在华业务逐步扩展到测绘及数字经济,如今进一步聚焦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两大领域。
谈及多年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察,罗伦说:“中国发展最令人惊叹的是速度,这也反映在海克斯康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上。”他举例说,海克斯康在中国青岛拥有全球最大的三坐标测量机生产基地。30年前,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的测量设备完全依赖原装进口,如今90%实现了本土化生产。“中国拥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促使集团将多条产品线落地中国,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并获得了非常好的收益。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本地化战略。”
罗伦对集团与中国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非常满意。“我们非常感谢在中国的4万多家客户。中国企业非常具有创新精神,中国市场是我们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市场之一。”罗伦说,客户与集团的中国团队一起开发出许多世界首创的方案和技术。例如,他们第一个提出“三坐标测量技术”方案概念,第一个打破传统把技术直接植入测量机生产线,由此创新发明的“HxGN机床训练器”获得2022年全球工业大奖赛技术类大奖。
在罗伦看来,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公平竞争,供应链完整并且涌现出很多有技术能力的初创公司,这些都是中国吸引全球投资的重要优势。“中国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这对海克斯康来说是极大利好。”罗伦说,中国正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尤其是制造业智能化加速发展,无疑将为集团在华业务拓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我们将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在深圳建立华南总部,同时通过数字化产业基地赋能中小企业发展,并为其在东南亚的业务提供相关支持。”
罗伦指出,中国在绿色转型领域展现出“一个大国所表现出的责任心和格局”。他说,中国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达成、生效和实施,提出了“双碳”目标,展现了实现绿色转型的决心。目前,中国在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不断实现技术突破。此外,中国的技术创新在应用领域也非常强大,在核心技术方面拥有大量高精尖人才。
罗伦说,海克斯康与许多中国企业、高校都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在帮助学校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和高校共同研究课题,集团与天津大学合作的“多轴联动多传感器协同现场坐标测量技术及应用”项目曾荣获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中国式现代化将创造前所未有的增长潜力和市场需求。”罗伦表示,海克斯康将继续拓展在华业务,共享中国市场机遇。谈及未来同中国的具体合作,罗伦说:“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多在数字经济产业。我们希望获得中国更多的人才和政策支撑,同时通过技术合作落地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赋能更多的中国企业。”(本报记者 殷淼)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曹子健】